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34719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崛起 甘肃酒企“抱团”发展 [2015/9/18 16:56:53]   来源:新华网 编辑:Admin



  “武威将借助‘中国葡萄酒城’这一名片,按照外向型、城乡融合型、生态型的功能定位,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节点’”。915日,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在中国·河西走廊第五届有机葡萄美酒节上表示。

 

  近年来,葡萄酒“产区为王”概念逐渐深入消费者心中,国内葡萄酒消费也从“认品牌”升级为“认产区”的成熟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武威葡萄酒企及产业链相关企业“抱团”发展,以产区概念打造规模效应,意图从中国十大葡萄酒产区中脱颖而出。

 

  聚合资源

 

  葡萄种植面积占全国13%

 

  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葡萄种苗,武威即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

 

  据了解,武威地处北纬38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这里的葡萄产区日照时数普遍在3000小时以上,为糖分结晶和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聚合成武威发展葡萄酒产业的独特资源。

 

  火荣贵在开幕式上透露,目前武威已建成酿酒葡萄基地26万亩,分别占全国、全省面积的13%84%。除发展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武威也在不断延伸葡萄酒产业链,目前已发展了以葡萄籽制油、葡萄原花青素和白藜芦醇提取为主的延伸型产业;以包装印刷、玻璃制品制造、物流运输等为主的附属带动型产业;以葡萄酒庄为主的旅游观光型产业等。

 

  目前,武威建成了威龙清源基地、久石红清源基地、民勤苏武乡橙槽、苏武葡萄庄园、夏博岚国外葡萄良种基地等一批优质酿造葡萄基地。全市现已投产葡萄酒企业7家,产能达到10.1万吨。

 

  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局长陈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武威培育了莫高、紫轩、威龙等葡萄酒重点生产企业,上海久石红、甘肃三十八度、法国葡萄酒业集团等一批精品葡萄酒庄正在建设,已成为全国酿造葡萄主产区之一。

 

  从葡萄种植、采摘到葡萄酒酿造、储存、灌装、市场营销和葡萄深加工等一系列延伸产业链,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河西走廊区域首位优势产业,同时以武威为代表的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也开始崛起。据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李荣灿介绍,甘肃初步形成了武威、张掖、嘉峪关三大产业基地,全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27万亩,位居全国第三,挂果面积12.8万亩,葡萄酒产能达到13.9万吨。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带动下,以武威为代表的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只要坚持‘抱团’拓展市场,‘抱团’打造品牌,‘抱团’推介营销,武威乃至河西走廊葡萄酒生产企业就一定能够在全国、全世界葡萄酒之林中夺得一席之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表示。

 

  抱团营销

 

  打造河西走廊的产区品牌

 

  中国葡萄酒产区众多,如渤海湾、新疆吐鲁番、宁夏银川等。但正如深圳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惠所说,“产区做好难,做坏却很容易。”如何发挥产区比较优势,寻求差异化竞争,聚集规模效应,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刘治指出,2014年,全国葡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57亿元,比2010年增长36%。但我国葡萄酒产业“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直存在。东部葡萄酒生产企业在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等方面走在了前列,西部虽然在基地建设、品种特色、产业基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品牌打造、营销推广、提高市场份额等方面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陈浦表示,葡萄酒产业已成为甘肃的特色优势产业,但在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西部产区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印象中普遍模糊,而在过去,甘肃产区的知名度也低于新疆、宁夏产区。

 

  为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武威市制定了《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从基地建设、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等方面推动葡萄酒产业发展。2011年,甘肃成立了由8家葡萄酒企业自愿组成的葡萄酒产业协会,把产区葡萄酒企业组成联盟,对内加强行业自律,对外叫响同一品牌。2014年,武威建立了甘肃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为葡萄酒产品进出口提供了便捷服务。

 

  “抱团营销,产区品牌才能打造出来。”陈浦说。通过多年发展,武威所代表的甘肃葡萄酒产区品牌日渐打响。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