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34706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双重动力促葡萄酒市场复苏 [2015/7/10 9:27: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Admin



  摘要:葡萄酒价值回归被认为是市场复苏的关键因素,而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追捧,也成为重要原因。

   

  瑞士银行投资研究机构(UBS Investment Research)发布报告表明,在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以及2015年第一个季度,酒类产业呈现复苏状态。报告称,优质葡萄酒与烈酒增速明显,中档产品呈稳步增长。

  

  自2012年起,受中央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高端葡萄酒和烈酒销量下跌。但201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进口葡萄酒同比增长30%以上,国产葡萄酒销售额也有相应增长,葡萄酒市场正逐步走向复苏。

  

  价值回归带动市场复苏

  

  葡萄酒价值回归被认为是市场复苏的关键因素,而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追捧,也成为重要原因。

  

  观峰咨询董事长杨永华就是价值回归论的重要支持者,在他看来,过去葡萄酒价格严重偏离正常价值,在限制“三公消费”的外在打击下,这种偏离价值属性的行为很快被消费者抛弃,导致葡萄酒市场一落千丈。而如今绝大部分葡萄酒价格下调,这无疑是市场复苏的根本原因。

  

  “过去成本很低的葡萄酒可以卖到上千元,市场的波动让葡萄酒产品回归价值属性。”杨永华说,左右葡萄酒市场的关键就在于消费者,而消费者日趋理性,当价值回归之时,消费者会用行动来表达意见。

  

  营销专家张胜军也认为,价值回归是葡萄酒复苏的首要原因——“在欧洲只售56欧元的产品,到了国内动辄几百上千元,严重偏离价值属性。”

  

  上海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省区经理邓先生表示,金真玛所代理的智利葡萄酒中,零售价在100-150元的产品增量明显。而据他了解,市场上单价在300元以上的产品目前销售并不理想。

  

  “零售价在200-300元之间的产品销量呈递减趋势,简单易饮、价格亲民的产品比较受欢迎。”邓锋用自身企业的销售实例说明,100元左右的产品已经成为主流。

  

  据了解,海关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进口酒同比增加37%左右,一举扭转了近年来的下行颓势。

  

  进口量增加的背后,则是单价的下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果酒专家委员会发布的《葡萄酒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3.83亿升,相比2013年的3.76亿升上涨约1.6%,进口总额为15.17亿美元,比2013年的15.55亿美元下降2.5%

  

  宏观数据如此,市场层面的表现更为明显。进口酒经营机构中粮名庄荟将进口的名庄酒主流价格定位到8-200元,其他一些进口酒经销商或下调产品结构,或主动调低零售价。

  

  进口酒零售价降低的重要原因,在于关税和中间利润。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口酒加上关税卖一两百/瓶比较正常,国外售价一欧元的产品,加上关税到中国就要二十几元,中间的利润比较高。”

  

  而在中国与多个葡萄酒出产国签订零关税协议之后,这种关税壁垒逐步消解。与此同时,面对日益理性的消费者,虚高的价格空间也慢慢崩塌。

  

  年轻消费者成重要支撑力

  

  在业界人士看来,此番葡萄酒市场复苏将会呈现出长期态势,并非是短期波动。未来葡萄酒市场将会有着较高的增长预期,而这种增长,一是来自于新兴市场,二是来自于年轻消费者的推进。而从销售主体上来看,新世界葡萄酒、新品类葡萄酒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日前,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葡萄酒经济研究中心对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给出了乐观判断,认为中澳自贸协议的签订、中国居民在消费品上支出加大或为澳大利亚葡萄酒生产商创造优势,中国市场国产葡萄酒很快将供不应求,预测未来几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将增加60%,到2018年中国葡萄酒净进口量或增至7.9亿升。

  

  该中心主任安德森认为,葡萄酒目前只占所有酒类消费的一小部分,中国葡萄酒消费量或将持续增长。当下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葡萄酒产量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