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嫁接苗木商品性规模化生产历史短,技术瓶颈多,嫁接苗的生产应用误区也多,为总结交流葡萄嫁接苗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山东农业大学抗逆岗位联合省内两个试验站及相关科研院所葡萄科研工作者,以及省内外葡萄生产企业人员近40人,于8月5-6日在山东省志昌葡萄研究所开展了葡萄嫁接苗木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应用的研讨会和观摩会,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体系涉及砧木育种和苗木生产的岗位专家刘崇怀、王军和赵胜建,三位专家分别就葡萄砧木的应用、葡萄主要砧木品种特征葡萄嫁接苗木生产及应用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张志昌所长详细介绍了山东省志昌葡萄研究所从事葡萄苗木生产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本岗位从现代化建园角度通过实证分析介绍了不同类型嫁接苗所适宜的生态条件和建园效果;胶东站站长唐美玲,山东省农科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中心管雪强和王恒振分别精心准备了烟台葡萄苗木应用现状、砧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绿枝嫁接技术等。青岛大好河山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闫志刚介绍了他们公司从进口葡萄苗木到自己嫁接生产的过程,其特色是直接全套引进国外生产技术,高起点,高质量;该公司从国外引进的系列化葡萄园机械也在本省所少见。
志昌葡萄所的抗性砧木嫁接苗木生产规模目前已经达到350万株,砧木苗300万株,初步建立了嫁接苗木配套系列技术,除了进行嫁接苗木生产,还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了主栽品种红地球、巨峰、弗蕾无核、夏黑、藤稔、赤霞珠、美乐、霞多丽等不同砧穗组合的对比试验。会议期间参观了该所的2个苗圃和砧木资源圃,有近百个栽培品种和十几个砧木品种,参观了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采穗圃,该圃与品种展示和观光采摘相结合,注重观赏性,高标准建设了长廊、连栋棚及棚架,批量生产了盆栽结果的葡萄盆景,不但配套了必要的葡萄园机械,而且还自己研制了覆膜铺设滴灌管相结合的机械,起苗机及苗圃夏剪机等,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专家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