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3285632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丰收进行时|“江北葡萄”,串起“甜蜜产业” [2025/9/18 11:06:44]   来源:北青网 编辑:Admin


  入秋以后,葡萄最甜!827日,记者来到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这里盛产的“江北葡萄”是芜湖人果盘里的最爱。

 

  走进芜湖瑞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葡萄园,一串串青白透亮的“阳光玫瑰”葡萄挂满枝头,浓郁的果香弥漫园间。“过去20多个品种混种,不仅管理困难,品质也无法保证。现在我们专攻耐储存的‘阳光玫瑰’,冷藏后可以一直卖到春节。”葡萄园负责人张学平说,“别人抢早市,我们偏要‘慢半拍’。”

 

  鸠江葡萄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鸠江葡萄的核心种植带横跨沈巷、二坝、汤沟、白茆四镇,长江冲积形成的沙壤土透气性强,再加上优良的水质、充足的光照,这里的葡萄尤为香甜可口、果肉饱满,深受本地居民喜爱。”鸠江区农业技术中心主任胡晓斌介绍。

 

  如今,鸠江区葡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000余亩,年产量超1.2万吨,年产值突破1亿元。

 

  “芜湖本地人称呼鸠江葡萄为‘江北葡萄’,我们是种植‘江北葡萄’最多的村。”鸠江区二坝镇水楼村党支部书记骆平自豪地说,“芜湖人对‘江北葡萄’有情结,我们的巨峰葡萄常年稳定在6元一斤左右。”

 

  被称为“江北葡萄”的鸠江葡萄在传承芜湖味觉基因的同时,也在积极拥抱时代新变化。“我们通过疏果控产技术,再结合不同品种的特性差异,实现从6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的持续供应,上市周期较传统模式延长40天。”胡晓斌说。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分散种植到如今亿元级产业,鸠江葡萄的进阶之路,折射出乡村产业的转型智慧。

 

  在鸠江区,种植户积极探索“葡萄+蔬菜”立体套种模式‌,通过在葡萄藤下套种毛豆、青菜等短周期作物,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在规模化种植下,我们建设的连栋大棚等基础设施比较到位,适合藤下套种,这样一来果农在春天可以多种一轮蔬菜。”鸠江区农业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补充说。

 

  值得一提的是,鸠江区正在尝试延伸葡萄产业链,讲好新的葡萄故事。新成立的刘姥姥葡萄园开发冰酒酿造技术,将特级果转化为果酒类高端产品,消化过剩产能,提高葡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