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307943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全链发力 新疆葡萄酒产业强势崛起 [2025/9/8 10:40:08]   来源:天山网 编辑:Admin


  830日,在库尔勒会展中心举办的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展台上,来自焉耆盆地的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青绿可人,来自天山北麓的桃红、甜白散发着浓郁果香,来自阿克苏的慕萨莱思则带着千年古法酿造的醇厚……数百种色泽丰富、清冽香甜的葡萄酒,让在场的疆内外观众沉醉不已。

 

  这场盛会不仅是新疆葡萄酒的集中亮相,更标志着拥有2000多年葡萄栽培和酿酒历史的新疆,以产区为集群,发出新时代产业强势崛起信号。

 

  当前,焉耆盆地、天山北麓、伊犁河谷和吐哈盆地四大主产区(含兵团)携手南疆新兴产区与阿克苏慕萨莱思产区,构建起集种植、酿造、营销、体验、文旅、品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产地集群规模凸显 集约化与多样性双提升

 

  “新疆是酿酒葡萄的黄金产地,每一片产区都有自己的独特密码。”在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道出了新疆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优势。

 

  目前,新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20万亩,葡萄酒年产量近10万千升,葡萄原酒及葡萄蒸馏酒年生产能力达55万千升,是我国最大葡萄原酒生产基地。这一规模的背后,是全疆“4+2”产区各具特色的集群化发展。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葡萄酒协会会长陈立忠介绍,焉耆盆地作为新疆葡萄酒产业的“优等生”,年加工能力近8万千升。这里拥有40家精品酒庄,培育了天塞、乡都、中菲等一批知名品牌,斩获的国内外奖项超过1300项,占新疆获奖总数的60%以上。焉耆盆地的葡萄酒有“全国有机农业(酿酒)示范基地”“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品质背书,7家酒庄获得中国葡萄酒酒庄酒商标认证,占全疆认证酒庄总量的七成,产业呈精品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势头。

 

  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为核心,以“一带系八脉,双环融多彩”的布局展现产业雄心。这里既是葡萄酒黄金产业带,又是葡萄酒黄金消费旅游带,一批龙头酒企齐聚于此。作为葡萄酒科技创新高地,这个产区已建起产区检测中心和质量安全数据库,新疆张裕巴保男爵酒庄凭借4.5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直壁垂帘式”种植技术,实现产量提升71.7%,成为产区规模化、科技化发展的标杆。

 

  吐鲁番产区依托63.28万亩葡萄种植面积和550多个品种资源,葡萄酒产业走出差异化路线。作为世界上极具特色的低海拔高温炎热葡萄酒生产区域,这里以无核白葡萄为核心,开发出甜白、白兰地、特色果酒等200多款产品,42家酒庄中23家取得SC食品生产许可证。

 

  新疆葡萄酒协会伊犁河谷产区分会会长、丝路酒庄创始人李勇说,伊犁景色优美、美食丰富,产区葡萄以酸度糖度平衡协调见长。

 

  阿克苏葡萄酒产区正在突破葡萄“鲜食为主”的传统模式,有11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和12家葡萄加工企业,实现葡萄年加工能力1.8万吨。在这里,传承千年的慕萨莱思酒与现代蒸馏酒并行,葡萄酒产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带动当地6000余人就业,年产值近6亿元。

 

  数据显示,全疆现有134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及酒庄,规模居全国第二,19家获得3A级旅游景区认证,10家通过中国酒庄酒商标认证,一条从种植到酿造、从品质到品牌的全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

 

  王祖明表示,在国内葡萄酒产区中,新疆各产区葡萄酒具有最明显的多样性和个性,产业发展有着很多想象空间和希望。4+2”产区协同发展,让新疆葡萄酒产业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集群效应。

 

  品牌提升贴近市场 “贵族化”到“人民的葡萄酒”

 

  “过去消费者觉得葡萄酒是‘贵族酒’,现在我们要让它走上日常餐桌。”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在葡萄酒节论坛上的发言,点出了新疆葡萄酒品牌转型的核心方向。

 

  近年来,面对消费者需求升级,以及年轻化、低度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新疆葡萄酒企业放下“身段”,以市场为导向重构品牌逻辑。

 

  天塞酒庄的品牌实践颇具代表性。为贴近年轻消费者,该酒庄打造“霞多丽女神”品牌IP,推出生肖酒产品符号,通过“少庄主今天醒酒”短视频账号塑造人格化叙事,在社交平台收获百万粉丝。针对年轻人对好酒的“微醺”“国潮”需求,研发出果香浓郁的中低度果香型葡萄酒,将传统文化属相和新疆胡杨、沙漠元素融入包装设计,口感清爽,销量飙升。

 

  针对群众需求,新疆葡萄酒企业正努力将葡萄酒从“餐桌配角”变为“生活主角”。吐鲁番的楼兰、驼铃等葡萄酒,凭借“杏子果酒配抓饭”“甜白配馕坑肉”等搭配,打造出新疆饮食文化全新名片;张裕巴保男爵酒庄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筛选出“增酸增香酵母A38”,完美解决国产葡萄酒“偏涩”的难题,让产品更符合国人口感偏好……

 

  针对“品牌集中度不高”的行业痛点,新疆各产区还探索出“头部带动、集群发展”的路径。焉耆盆地以天塞、乡都为龙头,形成“一庄带多户”的合作模式,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天山北麓则依托中信国安、中粮长城等企业的渠道优势,将中小酒庄的产品纳入全国销售网络。

 

  王琦指出,全球酒类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消费者对“好酒”的定义已从“能喝”转向“好喝”“健康”“有故事”。他认为,新疆要把区域性品牌做深做透,让每个产区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如今,焉耆盆地的有机葡萄酒、吐鲁番的甜型酒、阿克苏的慕萨莱思等,已在区域市场形成鲜明的品牌标签。

 

  “葡萄酒+”拓展边界 融合发展打开产业新空间

 

  “乌尉高速开通后,从乌鲁木齐到中菲酒庄开车不到3小时。周末乌鲁木齐市民可以带家人来巴州,摘葡萄、品美酒,游览博斯腾湖,南北疆差异会给游客带来独特体验。”93日,看着酒庄休闲旅游设施逐渐完善,中菲酒庄创始人纪昌锋向北疆游客发出了邀约。

 

  眼下,新疆葡萄酒产业正以“葡萄酒+”为纽带,不断突破产业边界,融合文旅、科技、农业等新业态,拓展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葡萄酒+文旅”正成为葡萄酒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巴州依托125种旅游资源类型、19项“全国之最”,将葡萄酒庄与巴音布鲁克草原、楼兰古城等景区串联,打造出3条自治区葡萄酒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现在,7家酒庄被评为州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酒庄建成自治区特色博物馆,4家酒庄获得“自治区休闲旅游特色精品葡萄酒庄”称号。

 

  阿克苏地区推出“葡萄采摘园+慕萨莱思文化小镇+主题民宿”体验链,游客可以亲手酿造古法葡萄酒,感受千年酒文化的魅力;在昌吉州,多个酒庄已成为当地知名旅游景区,葡萄酒文化节持续举办,融酿酒体验、品鉴教学、艺术展览等为一体,实现“以旅促酒、以酒兴旅”的双向赋能。

 

  “葡萄酒+科技”正在为产业注入“智慧基因”。天山北麓产区建立的“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葡萄酒应用分中心”,攻克了葡萄酒澄清等技术难题。天塞酒庄自主研发的智慧葡萄园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实现滴灌、施肥的精准控制。今后酒庄还将应用无人机巡园、AI发酵控制等技术,让葡萄酒酿造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为打开国际市场,天塞、张裕、中菲等酒庄频繁亮相香港国际美酒展、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展等,推动新疆葡萄酒走上国际舞台,加快与国际标准对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新疆葡萄酒产业“葡萄酒+国际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

 

  从2000多年前的葡萄种植,到如今全产业链集群崛起,新疆葡萄酒产业正从“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华丽转身。在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的余韵中,一杯杯香醇的美酒显示出新疆葡萄酒产业以匠心守正、以创新谋远的坚定步伐。未来,随着产区集群持续壮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葡萄酒+”模式深度融合,新疆葡萄酒必将书写更加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