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时节,临沭县大兴镇的蓝莓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兴村种植示范户李守德的晚熟蓝莓正迎来采摘高峰,果农们穿梭在枝繁叶茂的树丛间,将一颗颗如蓝宝石般的果实细心采下,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
扎根蓝莓种植十年的李守德,早已摸索出蓝莓培育之道。他的果园从3月15日起开启采摘,可持续至9月20日,6个多月的采果期里,亩产鲜果超3000公斤,亩收入达6万多元。依托电商渠道的多维度布局,这里日均订单超500单,高峰期更突破千单。
这样的丰收景象,源于大兴镇多年来精心打造的“错峰种植”模式。自2007年起,当地通过品种搭配与设施栽培相结合,将传统露地种植升级为立体化生产体系:暖棚种植的蓝莓3月底抢先上市,单价高达每斤60元;冷棚品种5月接档,单价稳定在30元至40元;而眼下采摘的巴尔德温等晚熟品种,则精准填补8至9月的市场空缺。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和暖棚冷棚露地交错种植的方式,让全镇蓝莓实现从3月到9月的持续供应,真正做到“天天有果采、月月有收入”。
如今,这种模式已让大兴镇的蓝莓产业结出丰硕成果,全镇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值突破6亿元。通过错峰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借助多渠道销售覆盖多元需求,大兴蓝莓已成为当地一张特色产业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