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276825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专家协同开“凉”方,盛夏葡萄这样“管”——涟水葡萄园夏季管理培训会侧记 [2025/7/25 12:01:49]   来源:郑焕 编辑:Admin




  盛夏时节,高温酷暑与频繁降雨交织,为帮助广大葡萄种植户科学应对夏季管理难题,切实提升葡萄园夏季管理水平,保障葡萄产业的稳健发展,710日,鲜食葡萄栽培岗团队在涟水举办“涟水葡萄园夏季管理技术培训会”,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淮安市园艺技术服务站和涟水县园艺技术指导站等有关单位专家以及种植大户等近百余人参会。


  淮安作为长三角北翼重要农业大市,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已突破2万亩,涟水地区的栽培面积更是达到6000多亩。淮安市农业农村局李锐副局长指出,当下正处于葡萄产业的关键节点,此次技术培训恰逢其时,邀请到国家级权威专家,聚焦种植管理核心难题,通过深度讲解与田间指导,助力种植户提升种植技术,为今年葡萄品质与效益提升夯实基础。


  鲜食葡萄栽培岗团队成员、南京农业大学陶建敏教授介绍,此次培训围绕土壤肥料、土壤修复、高温危害、病虫害防治以及葡萄新品种等专题展开。通过培训让种植户了解当下葡萄种植问题并掌握解决方法。


  针对国家葡萄团队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就及葡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波研究员作《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专题讲座。王海波研究员指出,当下市场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葡萄产业需紧跟步伐,推进品种多元化、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以适应市场新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高温挑战、预防极端天气伤害,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岗位科学家、天津农学院田淑芬教授作《极端天气变化对我国葡萄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专题演讲。田淑芬教授强调极端高温对葡萄危害严重,阳光玫瑰等品种易受高温影响,出现叶片枯黄、果实气灼、着色困难等问题。针对此,可采取盖遮阳网、控制植株温度、提高避雨棚高度等综合防控措施缓解高温胁迫。


  为解决夏季高温高湿易滋生葡萄病虫害的问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研究室主任、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刘永强研究员作《南方设施葡萄重要病虫害防控技术》专题报告。刘永强研究员梳理了关键病虫害的种类和识别特征,围绕各类葡萄病虫害的发生条件提出了具体科学的防控方法及用药建议。他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尤其针对江苏地域的葡萄炭疽病,他建议前期采用咪鲜胺加以防治。


  高品质葡萄的成长离不开健康土壤的滋养,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土壤与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李兆君研究员就健康土壤助力葡萄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从土壤健康视角看涟水高品质葡萄生产》专题报告。报告指出,葡萄土壤健康的关键特征为土层厚无障碍、生物多样性、有机质质量好且含量高、肥力均一。针对涟水当地土壤,李兆君研究员着重指出综合调控技术的重要意义,为葡萄园土壤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葡萄品种的抉择,也是葡萄产业长远发展、提升效益的核心要义。当下,大家对新品种的需求十分迫切,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鲜食葡萄品种改良岗岗位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孙磊研究员基于此作《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选育品种和优系》专题报告,详尽介绍了玫瑰香味类型、草莓香味类型、无核类型、耐储运类型、制干鲜食兼用(无核)类型、制汁类型、酿酒类型、砧木类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等丰富多样的葡萄品种,为农户提供了更丰富优新的产品选择。


  作为重要产区的江苏葡萄产业虽在全国颇具优势,却也面临着土壤酸化、盐渍化等问题的挑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波研究员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专业的见解与实用的措施。


  随后,参会人员一同前往淮安伟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葡萄种植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培训。在基地里,专家们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讲解和示范了夏季葡萄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此次培训与基地参观,为涟水葡萄种植户送来  “及时雨”,从理念到实践全方位赋能,确保葡萄生长期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及推广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促进葡萄产业降本增效,实现生态友好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