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新的调整:一方面,拉斐价格泡沫破灭连累了法国以及欧洲等名庄酒,出现价量齐跌的局面,而中低档酒开始走俏市场;另一方面,在以拉斐为代表的老牌欧洲进口葡萄酒受挫的同时,其他产区的葡萄酒开始抢占中国市场。
目前我国的葡萄酒进口中70%来自欧盟,其中尤以法国为主,而由于追捧拉斐,我国又是法国波尔多产区葡萄酒的最大买家。但是业内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进口葡萄酒将不断多元化,将不再限于波尔多产区的名庄酒,而是向法国其他产区及其他葡萄酒产国。
2012年8月,中国酒业协会代表国产葡萄酒行业也向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因为欧盟为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而商务部已经受理此申请。这被业内人士认为不利于欧洲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但是对其他产区酒有好处。
在拉斐退烧后,随着进口葡萄酒产品多元化,建立进口葡萄酒终端连锁品牌的机会来了。
目前中国酒类行业没有一个类似苏宁的全国连锁渠道品牌,有企业曾试图打造这样的连锁终端,但是至今没有成功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市场以白酒消费为主,而优质白酒品牌远比渠道品牌强势,所以渠道无法与品牌平起平坐。
但是进口葡萄酒提供了一个打造渠道品牌的机会。因为目前进口葡萄酒这个行业中没有非常强势的产品品牌,目前除了拉斐、卡斯特(拉斐是顶级的代表,卡斯特是流通的代表)这两个品牌之外,基本找不到在中国有足够影响力的品牌;还有进口葡萄酒对国内渠道依赖度高,而且产区、品种繁多。
业内人士表示,在欧美等葡萄酒消费成熟的国家,商超、饭店、葡萄酒或酒类专营店等三个渠道各占葡萄酒销售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我国目前葡萄酒或酒类专营店规模并不大,尤其是缺少全国性连锁品牌,这将是未来的一个不错投资机会。
在以拉斐为代表的名庄酒“退烧”的同时,我国进口葡萄酒的产品结构正在优化。
我国进口葡萄酒的产品结构呈现两极化趋势,一部分是受到极力追捧的拉斐等高端名庄酒,一部分是很低端的进口葡萄酒,这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认知不足。但现在随着法国、欧盟等地葡萄酒价格的透明化,以及消费者日趋理性,中档价位、品质有保证的进口葡萄酒受到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