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开始的随后5年时间里里,国产葡萄酒减税问题已经多次被人大代表们提出。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一问题再被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与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提出,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7月14日,有媒体报道称:从中国酒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处获悉,财政部相关部门正在中国葡萄酒产区进行调研,研究国产葡萄酒产业减税的课题。全国人大代表、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提出了“取消消费税,同时将国产葡萄酒纳入农产品初加工范畴”的议案,此议案近期已获得财政部的回应。
01.国产葡萄酒的税负有多高?
一瓶葡萄酒销售价格的1/3用来缴税。
按照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来看,葡萄酒生产加工型企业所要承担的主要有三大税负,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
以一瓶销售价格100元的葡萄酒为例:企业需要支付13%的增值税,也就是13元;10%的消费税,也就是10元;而这23元成为了这一瓶葡萄酒的最低税负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税负成本是包含在销售价格之内的,也就是定价的时候,就要考虑进去。
除此之外,企业经营所得税要按照产品利润来计算。企业年度利润在100万以内的,要缴税率为5%;100-300万的,征收10%的所得所得税;而超过300万的,要按照25%缴纳。如果按照最高档分摊到那瓶100元的葡萄酒上,假设这瓶酒的利润是40%,那么,这支酒还要缴纳10元的经营所得税。
除此之外,按照相关规定,三附加(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要按照企业所缴纳增值税的12%缴纳。按照上面的例子,也就是1.56元。其他还涉及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等,因为各地情况不同,而且总金额较小,我们暂且忽略不计。
很明显,如果售价100元/瓶葡萄酒(单品利润40%,企业年利润率突破300万),他可能承担的税负高达35.56元,超过这支酒价格的1/3。
当然,以上列举的都是一些静态数据,其他特殊情况,包括退税、阶段性减免税、地方政策差异等,不做分析。
而在国际上,葡萄酒则是按照农产品缴税,并享受相应的政策、补贴及扶持政策。
02.如减税成功将利好国产葡萄酒发展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但国产葡萄酒发展势头表现不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41.33万千升,同比下降6%;130家规模企业中亏损企业40个,企业亏损面为30.77%。全年累计销售收入100.2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8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4.48%。而2012年,这一数字为57亿多元,9年缩水了20多倍。
作为中国的龙头葡萄酒酒企,虽然没有亏损,但也度过了十四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根据不久前张裕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报,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8亿元~5.71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9—50%。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进口葡萄酒的量价齐升。有数据统计,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提升,从2015年的32%左右,已经上升至2020年的60%左右,国产葡萄酒生存空间已经被大幅挤压。
在业内看来,中国葡萄酒市场持续萎缩的原因有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底子薄、企业体量相对偏小、行业配套不完善、国内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等多重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葡萄酒消费税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国产品牌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国外酒庄成本低、税收低,很多国外企业拥有上百年历史,折旧也没有了。因此,从成本来看,我们中国葡萄酒确实比较不利。
此外,中国加入WTO之后,进口葡萄酒关税从63%下降至14%,其中包括新西兰、智利进口葡萄酒实施零关税,仅需缴纳10%的消费税和17%的增值税,另外在《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后,进口葡萄酒的国内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进口成本。
因此,国产葡萄酒减税成为行业共同呼声。而减税的关键焦点则在于是否能将国产葡萄酒纳入农产品序列。
据了解,当前,在我国,葡萄酒是作为工业品管理,在葡萄种植环节没有补贴及扶持(一些特殊地区、有特殊政策的除外)。
而实际上,从种植、采摘、酿酒到销售,葡萄酒是跨越三产的综合性产业板块,而且农业产品的属性更强一些。如果把葡萄酒从目前工业产品归入到农产品,将会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并参照初级农产品(6.180, -0.22, -3.44%)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将税率由13%降低到9%。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增值税,而且还可以享受国家对于农产品的补贴扶持政策,还有消费税减免等。
同时,农产品在我国还享受减免消费税、农业补贴等各种政策红利,能够较大缩减葡萄酒成本。
03.国产葡萄酒需自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产葡萄酒的积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税收是影响国产葡萄酒竞争力弱的一大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
首先,国产葡萄酒起步晚、底子薄。无论是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人才培养、配套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产业规律,急不得。国产葡萄酒起步晚、底子薄、行业配套不完善,因此国产品牌的崛起更需要时间去沉淀;反观国外那些知名葡萄酒产区和品牌,大多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
其次,没有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当前,葡萄酒的话语权,亦或是葡萄酒的教育体系,始终掌握在西方人手中。国产葡萄酒没有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葡萄酒表达方式和评价体系,一味模仿进口酒的文化、品牌、营销不利于树立文化自信,更不利于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和接受。因此根据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去发掘、整理适合中国的葡萄酒文化非常重要。
因此,国产葡萄酒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在品质上精益求精,在品牌上推陈出新,在文化上植根本土,充分利用国内巨大消费市场的优势,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国产葡萄酒必能脱颖而出,成为世界葡萄酒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