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330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辽代土豪在墓中设盛宴,考古专家特意尝了尝瓶中葡萄酒,连称:甜 [2021/7/10 18:37:53]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编辑:Admin

 

  传说,唐开元年间,一群盗墓贼于半夜时分把刘备墓挖开了。他们进入墓室后,发现里面灯火辉煌,有两个人在灯下对弈,周围环绕有侍卫十余人。盗墓贼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屈膝跪拜。下棋中的一个执子顾视,问:“你们喝酒吗?”命侍卫给这些盗墓贼每人斟上一杯。众盗墓贼不敢不喝,但等酒一落肚,胆子也大了,一齐向那人讨要宝贝。那人不耐烦,打发了几条玉腰带,命盗墓贼赶紧出去。盗墓贼连爬带滚出到墓外,盗洞口便自动合上了。群盗面面相觑,无比惊诧。正在这时,又出现了奇事:带出的玉腰带竟然全部化作大蛇,一条条张着大口,吐着信子,乱扭乱动……

 

  上述盗墓故事,出自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尸穸》(卷十三)。

  

  该故事一望而知是假,不过博君一笑耳。

  

  事实上,关于刘备的墓葬,现在有三种说法,一说刘备的墓葬在成都武侯祠,一说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还有说法认为刘备葬于奉节。

  

  刘备墓尚不能确定在何地,则盗刘备墓事自然是假的。

  

  说起来,1993年,考古专家打开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所看到的情景,也相当诡异。

  

  该年,河北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开进了宣化城西下八里村,对村北的辽代张世卿墓家族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这个群葬地共有十座辽代古墓,均保存完好,其中的张文藻墓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考古专家刚打开张文藻墓时,着实被墓中的景象吓了一跳。

  

  墓中的摆设有桌子、有椅子……各色家具一应俱全,并不像墓葬。

  

  墓壁上的壁画颜色鲜艳,就象刚画上去没的一样。

  

  画中人物光鲜亮丽、惟妙惟肖,画中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应该是墓主人幸福生活的写照。

  

  最显眼的是墓室正中间的一张大桌子。

  

  桌上摆满了酒菜——如果不是千年时光早将这些酒菜腐蚀风干,真让人疑心墓主人下一刻就会满脸春风的从后室走出来,开心、热情地招呼来客们入席共享佳酿。

 

  宣化区文物管理所专业技术干部颜诚有幸参加这场考古发掘工作,后来在《宣化辽代葡萄及葡萄酒考古发掘记》中这样描述当时发掘现场的情景:“张文藻墓也是一座砖室墓,首先挖开是墓道和天井,墓门被封门砖紧紧的封砌着,一切秘密都藏在墓门之后。此时的考古工作者既兴奋又担心,甚至有些害怕,兴奋的是墓门后会藏这你想象不到惊奇,担心害怕的是墓室被盗,万恶的盗墓贼往往会把墓室内的文物洗劫一空,失去墓葬考古中的最重要的资料。一切期盼在人们心中,一双双眼睛紧盯着墓门。封门砖被一块块拆下来,一道木门呈现在人们眼前,一把铁锁将木门紧紧锁住。人群中传来窃窃私语。‘有没有钥匙?钥匙在哪?’此时刚我到好站在最前边,忽然眼前一亮,木门右上角的门簪上一把生了锈的钥匙摆放在那里。打开铁锁,人群忽然安静了下来,大家屏住呼吸往里观看,木门被徐徐推开,突然人群中发出了一阵欢呼,7号墓保存完好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后室中中柏木棺箱摆放在棺台之上,棺台前两张供桌,两把木椅,供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瓷盘、瓷碗、油灯、水壶,瓷盘中盛放着各种水果、糕点等供品。”

 

  利用一千年前的钥匙顺利打开一千年前的锁,这事儿已经让人感到无比神奇,更神奇的是,墓室中竟然还有这样一桌丰盛的饭局,还有一瓶未开启过的葡萄酒!

 

  颜诚的《宣化辽代葡萄及葡萄酒考古发掘记》写:“……发掘工作按步就班顺利地进行着,忽然一只立在墙角的瓷瓶引起了专家的注意,这只瓷瓶宽肩,圆腹,小平底,通身施黑色釉,口部用石灰封口。这种又细又高黑釉瓷瓶是辽代的典型器物——鸡腿瓶,是通常用来盛装水、油、酒用的。瓷瓶较重约900克,那在手中轻轻摇动,瓶内似乎盛满了液体,大家不由纷纷猜测,是油?是水?还是酒?由于瓷瓶密封严密,为了保证瓶内液体不受损坏,不能在现场打开查看,这成为当时的一丝遗憾。考古发掘工作结束之后,这只黑釉鸡腿瓶被整体包装送到了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得研究室里,郑绍宗所长小心翼翼打开了瓷瓶,倒出了瓶内的液体,液体呈枣红色,颜色清纯均匀,清香扑鼻。郑绍宗所长不敢断定这是什么?于是他决定亲自尝一尝。后来,据郑绍宗所长回忆:‘这枣红色液体尝在嘴里有些发甜,有些发粘,似乎有一点酒的味道。’”

 

  根据墓志铭上的记载,张文藻死于辽道宗咸雍十年,即1074年,从1074年到1993年,中间差了九百多年!

  

  谁会相信?九百多年前的葡萄酒还能“颜色清纯均匀,清香扑鼻”?

  

  又有谁会相信?九百多年前的葡萄酒尝在嘴里还“有些发甜,有些发粘,似乎有一点酒的味道”?

  

  辽代张文藻墓的考古发掘成果,轰动了国内外考古界、历史界、学术界,并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1993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