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澳洲广播公司)称大部分出口产业已经摆脱北京当局去年下半年来各种抵制澳洲商品进口的影响,还获找到替代市场分散风险的契机,但第三方看法似乎不尽同意进口措施。美国CNN周三(17日)刊载驻墨尔本记者韦斯特考特(Ben Westcott)报道,访问多位酒商都叫苦不迭,他们相信政府已经尽力谈判,但表示或许可以更婉转,身为小国也不该带头反华。
韦斯特考特报道称,澳洲葡萄酒去年上半年因为冰雹、干旱、森林大火减产40%,之后又遇到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需求衰退,但维多利亚州葡萄酒商Tahbilk集团执行长普尔布瑞克(Alister Purbrick)说“和失去中国市场相比,那2种影响就像在公园散步一样无关轻重。”
南澳州Jaressa庄园的酿酒师怀特(Jarrard White)表示,自己花快10年在中国发展业务,并曾在上海住过几年建立起销售网路,庄园年产量有96%卖给中国,大约是700万瓶,一切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崩溃。
从去年11月28日北京宣布以加征107.1%到212.1%保证金方式作为反澳洲葡萄酒倾销措施后,怀特说他没有卖出过任何1瓶酒,“这剧烈地伤害我们。我们有很多货款要付,现在又有一堆单要设法转,是我们处于窘境。”
报道称怀特并非孤例。数以百计澳洲葡萄酒商在中国大陆的热潮中投入大量资金,现在面临不确定的未来。官方统计数字去年葡萄酒对陆出口只损失2%,但葡萄酒业者自行统计出口额减少14%,降到10亿澳元。
澳洲葡萄酒有很多优点可以在中国市场热销,包括因为双方的自由贸易协定让澳洲酒更便宜,但同时又保有较很多其他地区更好、更稳定品质;较高酒精含量有助于习惯中式白酒的的中国酒客们接受;产地标示较其他国家更容易理解;澳洲针对不断增加的中国中产阶级展开广告、教育活动也有帮助,例如酒商邀中国侍酒师、酿酒师组团参访葡萄园并品尝产品。
普尔布瑞克表示,澳洲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建立业务多年,但真正起飞是2015年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取消14%关税后才起飞,2008年出口额是7300万澳元,到2018年已经突破10亿澳元。以进口来源而言,澳洲仅次法国,是中国第2大葡萄酒供应商,近年来除红酒外,白葡萄酒、气泡酒也开始有消费者涉足。
但是中澳关系在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呼吁调查新冠病毒起源并将矛头指向中国后,急速恶化,之后澳洲许多出口产品如木材、牛肉、葡萄酒、某些类型煤炭要进入中国市场都有困难。普尔布瑞克说,Tahbilk集团经营超过百年,现在有1/4销量随着中国市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