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41869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的红酒怎么就比“拉菲们”矮一头 [2019/3/29 9:55:16]   来源:腾讯网 编辑:Admin

 

  进口红酒到底好在哪?

 

  1982年,法国波尔多炎热少雨,极适宜葡萄生长,当年的收获质量极高。半个世纪,这样好年景也只有4年。

 

  90年代,是82年拉菲的最佳饮用期,也是港片的黄金时代。

 

  《赌神》中发哥说了一句:“给我开一瓶82年的拉菲”。从此,拉菲成了“挥金如土”和极品葡萄酒的标签。

 

  进口葡萄酒来袭,就始自拉菲等高端货。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年后,葡萄酒开始抢滩中国。开始,进入中国的主要是波尔多葡萄酒,和少量勃艮第、罗纳河谷、香槟产区以及意大利名酒。

 

  2008年2月,香港政府对葡萄酒施行零关税,当年葡萄酒进口飙升逾80%。很大一部分,都转运至内地。

 

  随着名酒市场的升温,名庄酒变成炒作筹码。2008年,拉菲期酒价格还只是130欧元/瓶,一年后就被炒高4倍。

 

  2011年6月,是名酒市场最后的狂欢。7月份泡沫破裂,五大酒庄综合指数暴跌四分之一。

 

  2012年出台的八项规定,更重创了名酒市场。小拉菲的法国出货价,从2011年的410欧元一路滑落,三年后仅剩130欧。

 

  进口酒商哀鸿遍野,各种名酒价格腰斩,有些至今仍躺在酒窖中。彼时行业第一大商——建发酒业,也在这次倒下。

 

  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增长并未停滞。

 

  2011年,中国人喝了19亿瓶葡萄酒,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和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

 

  很多进口商发现,国外的中低端红酒价格低、品质好,而中国人也更认进口货。于是,中低端进口酒开始了疯狂涌入。

 

  2012年,我国葡萄酒进口商从几年前的800家激增至4000余家。

 

  此前,高端进口酒与大众国产酒彼此相安无事。但进口低价酒大量出现在超市货架时,国产葡萄酒有了大麻烦。


 

  以前,国产酒主攻100元及以下,50元以下产品最具竞争力。

 

  当进口酒杀入这一地带后,竞争变得惨烈。

 

  目前,澳洲酒主流在80-150元左右,便宜的仅5、60元,而智利、西班牙等地葡萄酒采购价更便宜,性价比也高于国产酒。

 

  带来更大冲击的是散装酒,也称OEM酒。

 

  进口商既可以进口廉价原酒,装瓶后主打低端市场。也可以对中高档原酒进行高档包装,以自有品牌销售,让消费者无价可比,保护利润最大化。

 

  而很多国内生产企业也宁愿选择进口原酒贴牌销售,省心省事,利润空间也更高。

 

  与此同时,关税变化,让进口酒优势更加显著。

 

  2012年,新西兰是首个享受中国进口葡萄酒零关税的国家;

 

  2015年,智利享受零关税;

 

  2018年,格鲁吉亚加入;

 

  2019年,澳大利亚加入。

 

  据悉,有“欧洲葡萄园”之称的摩尔多瓦,未来有望成为第五个享受葡萄酒零关税国家。

 

  国产葡萄酒,已无险可守。

 

  2011年,中国葡萄酒市场中,进口酒约占25%的市场份额,国产酒约占75%。

 

  2017年,这个比例已经倒过来。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中国进口葡萄酒占比达到79.27%;占比仅为20.73%。

 

  又据中国海关数据,2011至2017年间,中国进口葡萄酒的金额和数量,平均年增幅在12%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据中酒协葡萄酒分会与易知数据推出的《2017年中国葡萄酒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后,进口葡萄酒总量五年内翻了一番,已占线上消费七成以上份额。

 

 

  2017年葡萄酒上市企业年报中,通葡股份表现惊艳,实现营收9.20亿元,同比增长54.80%。创下上市以来营收新高的同时,也一举超越威龙,跻身行业三强。

 

  但尴尬的是,通葡超9成的营收,却是来自旗下白酒电商。此前三年,其葡萄酒主业营收占比分别是100%、13.21%、9.04%。

 

  2018,进口葡萄酒增势与消费一同放缓。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葡萄酒量下降8.95%。

 

  但市场的参与者,却更多了。

 

  有数据显示,当前葡萄酒进口商已超6000家。

 

  中国消费升级空间的巨大,葡萄酒消费远未饱和,但国产红酒却无法轻易地在其中分一杯羹。

 

  品质可能才是硬道理。

 

  中国的葡萄不差,土地的养分也不差,缺少的更多对品质把控的责任心。

 

  希望中国红酒能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