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312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进口水果葡萄酒 宋朝时代全都有 [2018/6/26 18:11:53]   来源:法晚网 编辑:Admin


  宋代风俗画具有高度的写实风格,是文献难以替代的历史镜像,当然也是我们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珍贵图像史料。相比之下,花鸟画的史料价值不是很高。不过,宋朝的花鸟画依然可以告诉我们诸多关于宋人生活的信息。比如,多幅宋人花鸟画都绘有水果,让千年后的人们能够确知,这些水果品类至迟在宋代已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现代人彰显生活品位的葡萄酒宋人早就喝过了

 

  南宋佚名的《红果绿鹎图》(上海博物馆藏),图中“红果”即山楂,山楂在宋人生活中很是常见,陆游有《出游》诗写道:“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诗人在出游途中,看到山里的儿郎正挑着担子贩卖山楂呢。

 

  另一幅南宋佚名的《榴枝黄鸟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面出现的是石榴。石榴也是宋人常见的水果,杨万里有《石榴》诗咏道:“雾縠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因石榴多籽,也常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出现在宋人画作中。

 

  南宋吴炳的《枇杷绣羽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画有枇杷。我们都知道苏轼写过一首《食荔枝》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中提到三种水果:卢橘、杨梅、荔枝,估计都是苏轼喜欢吃的果子。

 

  曾有友人问苏轼:“卢橘何种果类?”苏轼回答:“枇杷是也。”还有一段宋词名句,相信你会背诵:“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见樱桃也是宋人熟悉的水果,唐宋诗人还用“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来形容女子的风姿。我们从南宋佚名的《樱桃黄鹂图》(上海博物馆藏)也可以找到樱桃这种水果。

 

  南宋林椿的《葡萄草虫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则画到了葡萄。宋人不但将葡萄当食用的时鲜水果,还用来酿酒。苏颂《本草图经》说:“葡萄,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东及近汴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极长,太盛者一二本绵被山谷间。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二色,有圆如珠者,有长似马乳者,有无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汁可酿酒。”嘿嘿,不要以为只有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你才饮得到葡萄酒。

 

  苹果、无花果在当时可都是名副其实的进口货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林椿的另一幅作品——《果熟来禽图》,画的是林檎果,亦即苹果。说到这里,想起了在网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在某次“鉴宝”节目的海选中,曾有收藏者带了一件宋代官窑的苹果形笔舔,前来请瓷器鉴赏方面的专家鉴定。专家说:“这是仿品,器形不对。”收藏者说:“你看这紫口铁足,玉质感又强,怎么会是仿品呢?”专家说:“宋代会有进口的苹果吗?”苹果确实是从外国传入的水果,不过传入的时间非常早,早在西汉时便有苹果品种“柰”从西域传入。不过,柰、林檎都是绵苹果,口感跟我们今天吃到的欧洲苹果差异很大,但外观毕竟是差不多的,因此宋朝瓷器中出现苹果造型,并非没有可能。宋人已经吃上苹果是毫无疑问的。范成大《吴郡志》介绍了一种叫做“蜜林檎”的苹果品种:“蜜林檎实,味极甘,如蜜,虽未大熟,亦无酸味,本品中第一,行都尤贵之。他林檎虽硬大且酣红,亦有酸味,乡人谓之‘平林檎’,或曰‘花红林檎’,皆在蜜林檎之下。”

 

  无花果从海外传入中国的历史也很早,至迟在唐代,中国人已种植无花果。唐人称其为“阿驿”,为波斯语Anjir音译。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底称实(阿驿),波斯国呼为阿驿,拂林呼为底珍。树长丈四五,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椑麻,无花而实。实赤色,类椑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宋代无花果的种植更广,并出现了“无花果”的名字:“京师亦有之,谓之‘无花果’。状类小梨,中空,既熟色微红,味颇甘酸,食之大发瘴。岭南尤多,州郡待客多取为果床高饤,故云‘公筵多’。”宋朝无款识《无花果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便是宋人吃到的无花果。宋末元初钱选的《桃枝松鼠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的是桃子。宋代的桃子也有很多品种,《嘉泰会稽志》载:“桃之品不一,上原之金桃、御桃、摆核、十月桃、庙山之早绯红桃、湖南之大绯红桃、萧山之水蜜桃、唐家桃、邵黄桃、杏桃、川桃、晚秋桃、孩儿面桃、诸暨乌石之鹰觜桃、诸家园中有昆仑桃、匾桃、矮桃之类,不可悉数。”

 

  育种技术高超 每个季节都可以吃到柑橘

 

  宋代柑橘的品种更丰富,宋人韩彦直著有《橘录》,将柑橘分为柑、橘、橙三大类,每类下面又各有若干品种:“橘出温郡,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其中,“乳柑推第一”,乳柑中又“推泥山为最”。泥山所产之柑,“其大不七寸围,皮薄而味珍,脉不粘瓣,食不留滓,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宋代赵令穰《橙黄橘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的正是规模化种植的柑橘林。

 

  荔枝的品种更多。据蔡襄《荔枝谱》,福建种植的荔枝品种就多达三四十类,其中最上品叫“陈紫”,是闽中特产,“兴化军风俗,园池胜处唯种荔枝。当其熟时,虽有他果,不复见省。尤重陈紫,富室大家岁或不尝,虽别品千计,不为满意”。陈紫荔枝的特点是,“其树晩熟,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逺;色泽鲜紫,殻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宋佚名《离支伯赵图》,所绘“离支”,即是荔枝;“伯赵”,则是伯劳鸟。

 

  如此多样化的水果品种,其实正好印证了宋朝果农高超的育种技术。宋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嫁接的手法来驯化果树。嫁接可以培育出无核的水果品种:“果实凡经数次接者,核小,但其核不可种耳……柿子接及三次,则全无核”;“枇杷须接,乃为佳果。一接,核小如丁香荔枝,再接,遂无核也”。

 

  嫁接也可以选育出口感更佳、品质更好的水果:“梅树接桃则脆,桃树接杏则大”;“胡桃条接于柳本,易活而速实”;梨条接于枣本,则结实甘美,宋人详述了嫁接的方法:“先植棠梨木与枣木相近,以鹅梨条接于棠梨木上,候始生枝条,又于枣木大枝上凿一窍,度接活梨条于其中,不一二年即生合,乃斫去枣之上枝,又断棠梨下干根脉,即梨条已接于枣本矣。结实所以甘而美者以此。”柑橘通过嫁接可以形成二三十个品种,不同品种的成熟时期并不一样,有立秋成熟的“早黄橘”,有最早采摘的“甜柑”,有隆冬时节采摘的“绿橘”,也有待到来年春天才摘下来的“冻橘”,所以宋人在春寒料峭的季节也能够吃上新鲜的柑橘。

 

  宋人的水果店有水果也有蜜饯和干果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从宋朝花鸟画上移开,到宋朝的市场中转转。宋人有一首小诗写道:“晓市众果集,枇杷盛满箱。梅施一点赤,杏染十分黄。青李不待暑,木瓜宁论霜。年华缘底事,亦趁贩夫忙。”说的正是宋朝水果市场每天早晨装运水果的繁忙景象。在开封、杭州这样的都城,水果市场更是繁华了。《东京梦华录》载,市井中“有托小盘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梨条、梨干、梨肉、胶枣、枣圈、桃圈、核桃、肉牙枣、海红嘉庆子、林檎旋(旋,大概就是水果切片)、乌李、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凤栖梨、镇府浊梨、河阴石榴、河阳查子、查条、沙苑榅桲、回马孛萄、西川乳糖、狮子糖、霜蜂儿、橄榄、温柑、绵枨金桔、龙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干、枝头干、芭蕉干、人面子、马览子、榛子、榧子、虾具之类”。

 

   需要提醒的是,宋人的“果子”概念比今天我们所说的水果要略为宽泛一些,新鲜水果、水果制成的蜜饯、一部分干果,以及一些被我们列为蔬菜的藕片、木瓜等,都可以归入果子类。

 

  我们从仇英版《清明上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上的虹桥附近,可以找到两间果子店,一间的招牌写着“各色细果”,另一间的招牌写着“茶食果品”。这样的水果店,在宋代的城市也是存在的,《梦粱录》收录的杭州名牌商店名单中,就有专营果子的“大瓦子水果子”“钱家干果铺”“阮家京果铺”。

 

  杭州市场常见的时鲜水果种类,据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的记录,则有“罗浮橘、洞庭橘、花木瓜、余甘子、赏花甜、亢堰藕、青沙烂、陈公梨、乳柑、鹅梨、甘蔗、温柑、橄榄、匾橘、香枨”,又有“方顶柿、盐官枣、玉石榴、红石梅、晚橙、红柿、巧柿、绿柿、榄柿、雪梨、水晶葡萄、太原葡萄”。水果制成的“酥蜜裹食”“茶果仁儿”“糖煎”,更是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