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3082753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葡萄产业将在海南得到广泛推广 [2018/1/18 14:31:53]   来源: 三亚日报 编辑:Admin


  113日下午,在崖州区海源实业葡萄园举行的海南热带葡萄品牌推介会上,海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黄正恩表示,通过几年来不断引进、实验、示范,海南热带葡萄技术已有了新突破,海源实业公司种植的葡萄已连续5年挂果,产量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相信今后葡萄产业将在海南得到广泛推广,实现6000亩乃至60000亩的规模扩大,将努力打造出海南葡萄最早熟、高效益的新标签。


  已掌握葡萄种植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20134月,海源实业公司在黄正恩的指导下,与广西农科院、三亚南繁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分别从广西、云南、山东、宁夏、新疆、河北等地引进10多个葡萄新品种,在崖州区建立20亩葡萄试验基地。两年多的引种试种,得到市农业局、市科工信局、崖州区委区政府及区农林局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海源实业公司终于成功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农资控制、检疫检测和产品可溯方面形成了标准化操作的6个特色品种。

 

  20155月,经省、市专家鉴定,一致认为三亚市葡萄引进试种成功,并命名为“南山菩提果”,目前正在申请“一种实现葡萄双季结果的生产方法”的专利。

 

  小葡萄能做到大产业,让广大老百姓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看到了新希望。

 

  2013年大年初二,黄正恩总农艺师带着一串葡萄来到海源实业公司,从此海源实业公司开始了在三亚种植葡萄产业扶贫的探索之路。5年的积极探索,葡萄基地从开始的20亩发展到600亩,带动近千名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三亚葡萄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朝阳。”海源实业公司总经理刘庆鸯在接受三亚日报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这一片葡萄产业不仅给海源实业公司带来了新的光明,也给地方百姓带来了致富希望。

 

  刘庆鸯表示,海源实业公司积极采用“调优增效、转变方式和产业融合”的基本思路,倚靠三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众多葡萄系列产品,延长葡萄的产业链,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带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而启动葡萄规模化种植,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让海南农民像种植冬季瓜菜一样种植葡萄,让葡萄种植产业成为海南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弥补海南长期没有葡萄种植的空白。

 

  打造海南葡萄最早熟高效益的新标签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不断在海南实验种葡萄,都均告失败。故曾有部分专家定论“海南不能种葡萄,葡萄在海南两年开花结果,三年死亡失败。”

 

  “如何利用海南优渥的气候条件发展全域旅游,找到适合海南发展的新产业?这一直是农业部不断探索的课题。过去,专家都说海南不适宜种植葡萄,即使种植了,葡萄寿命不会超过3年。”黄正恩说,然而,通过几年来不断引进、实验、示范,海南热带葡萄技术已经有了新突破,海源实业公司种植的葡萄已连续5年挂果,产量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相信不远的将来,葡萄产业将在海南得到广泛推广,实现6000亩乃至60000亩的规模扩大,努力打造出海南葡萄最早熟、高效益的新标签。

 

  为了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海源实业公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互助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采用入股推广种植478亩(北岭基地65亩、南山基地92亩、南滨基地20亩、郎芒田洋301亩),从起初的67户入股已发展至今244户入股,带动社员700余户,联结周边农户1000余户。

 

  “此外,海源实业公司还通过科技支撑实现葡萄年产在12月至次年3月中旬(反季节种植),每亩产量2000斤,按13/-18/斤计算,亩产值2.6万元-3.6万元,年总产量可达200吨。”海源实业公司副总经理李家芬说。

 

  “今年农业部提出‘农业品牌提升年’的工作目标,今天举行的海南热带葡萄品牌推介会,拉开了2018年海南农业品牌提升年的序幕。”黄正恩说,通过推介会上的采摘活动,让市民游客参与其中,让广大农户的农产品在田间地头找到销路,卖出好价格。